民間中醫網
電話:139-8860-2154
郵箱:mzzccm@qq.com
手機:13577330218(同微信)
地址: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
溫馨提示:本網站所載經方驗方等內容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如自行按內容配制使用,所產生的后果,本網站不承擔一切責任!
針灸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金屬針具或艾炷、艾卷,在人體特定的部位進針施灸,用以治療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創立了獨具特色的人體經絡腧穴理論,成為中國醫學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用“砭石”砭刺人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于石針的早期記載。灸療的產生是在火的發現和應用后形成的,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并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春秋戰國時期,針灸療法已經相當成熟,出現了不少精通針灸的醫生,《史記》記載的扁鵲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扁鵲被譽為“中華醫祖”,他起死回生的神奇針術以及救死扶傷的動人事跡為后人世代傳頌,至今在河北內丘等地還保留有紀念扁鵲的鵲王廟、鵲王祠以及各種民間傳統祭祀活動。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脈書》中均記載有經脈的循行與主病。從四川綿陽雙包山西漢墓出土的一具黑漆小型木質人形,其體表正背面標有縱橫方向的經脈路徑,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體經脈模型實物。
版權聲明:
本網站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都已注明文章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網站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不用于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并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我們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聯系郵箱:mzzccm@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