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中醫網
電話:139-8860-2154
郵箱:mzzccm@qq.com
手機:13577330218(同微信)
地址: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
溫馨提示:本網站所載經方驗方等內容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如自行按內容配制使用,所產生的后果,本網站不承擔一切責任!
6月26日,“2025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建設交流會”在陜西寶雞舉辦。近200位來自全國中醫藥主管部門、中醫醫療機構、院校及文化企業的代表,為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發展建言獻策——
青山疊翠的秦嶺腳下、渭河之濱的寶雞古城,因秦嶺北麓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古便是中藥材的天然寶庫。當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建設中醫藥文化體驗館,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形態正在加速從單一展示向沉浸式研學加康養服務加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升級。
2025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建設交流會現場
從探討體驗館的特色打造、科技賦能,到深挖中醫藥文化的根源與價值,再到分享各地在融合現代科技、活化傳統資源方面的鮮活案例,“2025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建設交流會”不僅凝聚了對中醫藥文化傳承的共識,更點燃以創新手段讓千年岐黃之術煥發新生的靈感火花。
共創中醫藥文化數字新路
“建設中醫藥文化體驗館,要突出特色,深挖本地資源融合地域文化;要創新形式,運用科技增強互動沉浸感;
要加強合作,館際及跨界整合資源共促傳承;要培養人才,提升素質打造專業服務隊伍。”國醫大師孫光榮表示。
本次交流會旨在通過總結推廣各地建設經驗,系統探討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核心價值體系、特色發展路徑及標準化建設方案,深化中醫藥文化資源與現代科技、產業體系融合創新,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實踐轉化,全面提升全國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建設運營質量,構建中醫藥文化傳播新格局。
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聚焦五運六氣理論。他表示:“五運六氣理論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實踐。該理論是《黃帝內經》建立的、關聯天體—氣候—人體健康的宇宙生物醫學模型,對疫病防治及個體化診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張其成進一步闡釋中醫文化根源。他表示:“中醫與中華文明同根同源,《易經》‘觀物取象’思維是其理論根基。八卦與漢字同源共生,構建華夏認知范式。中醫藏象、脈象等診斷體系是‘立象盡意’的體現,而‘陰陽中和’哲學則凝練為貫穿中華文明與中醫藥學的靈魂。”
陜西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中醫藥歷史悠久、資源富集之地。目前,陜西正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并建設相關場館。
其中,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作為西部地區首家集科普教育、文化傳播、互動體驗于一體的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是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健康的橋梁,助力提升群眾中醫藥文化素養。
當前,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正通過豐富創新的方式,讓沉睡的文物講述千年醫道,實現中醫藥可視化、場景化傳播,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學得會中醫藥文化。
參會代表參觀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
中醫藥體驗場館的“多地實踐”
本次交流會匯聚了全國各地的中醫藥主管部門、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院校和文化企業相關負責人近200人,共同為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中,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創的“10秒”中醫藥體驗館創造性地將中醫藥與“冬奧+科技+文化”主線結合起來,用現代科技與國潮藝術展現了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之美和中醫藥之美。至今仍是
許多人記憶里“一眼千年”的文化驚嘆號。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既展現國家形象也是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延慶賽區“10秒”中醫藥體驗館負責人司天卓表示,文化是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利于不同國家之間加強溝通交流。
近年來,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視線,成為解鎖養生知識的寶地。目前該館在廣東熱門百強博物館名單中居第24位,2024年接待參觀者超30萬人次,暑假期間更是天天爆滿。
“我們做了100件展品的3D掃描和9個數字化的虛擬展館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手段,將博物館和時珍園的展品及景觀進行數字化處理,使游客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廣東中醫藥博物館館長張書河表示。
從冬奧賽場的“10秒驚艷”到嶺南大地的“數字文博”,這些閃耀著創新智慧的實踐案例,猶如一面面鏡子,映照出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無限可能。
當前,中醫藥文化正以更鮮活、更立體、更國際化的姿態,走向大眾、走向世界,在傳承與創新的征程中,持續傳遞千年岐黃的深厚底蘊與蓬勃生命力。
點燃各地體驗館創新靈感
“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的‘中醫生活化’理念給了我新思路。作為一個中醫藥人,我們有責任增強群眾的中醫藥體驗感,讓中醫藥理論更接地氣。”杭州市中醫院紀委書記涂祈國說,比如這個能互動的針灸銅人,讓抽象的經絡知識“觸手可及”。我們要借鑒這種模式,用新技術讓中醫藥知識真正“走出書本、走進生活”。
會后,參會代表們在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內觸摸著針灸銅人上的穴位按鍵,親眼見證經絡圖在屏幕上徐徐展開。
“這里把中醫典籍、藥材標本、診療器具等元素有機串聯,就像一本立體的中醫藥百科全書。”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侯中偉對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的系統性展陳設計印象深刻。他說:“通過聆聽專家學者的見解,以及各地優秀中醫藥體驗館建設經驗的分享,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沉浸式體驗對于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我認為數字化是中醫藥文化傳播突破的重要方向,數字化參與中醫藥文化傳播極具價值。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里的‘生命之樹’的呈現有助于人們理解中醫藥基礎理論,讓大眾更易感知中醫藥文化。而中醫藥互動區域需要更貼近生活,吸引大家參與其中,如此方能讓人們切實感受中醫藥的魅力。”山西省忻州市中醫院副院長、五寨縣中醫院院長張鑫表示。
此次交流會同樣讓重慶的參會代表收獲滿滿。“文化傳承不是照搬老模式,得讓傳統‘活起來’。”重慶市璧山區中醫院副院長丁飛在此次交流會上深受啟發。“目前,璧山區正全力打造中醫藥特色文化街區,此次參會學習到的寶貴經驗,為街區建設提供了新方向。我們計劃將區級非遺技藝竹罐拔罐、民間良方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中醫藥資源搬進街區,打造‘技藝集市’。”
“通過本次會議,全國各地的多家醫院、高校、中醫藥文化場館的代表紛紛走進了我們寶雞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并對我們體驗館給予了頗高的贊譽,這讓我們深受鼓舞。”寶雞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白文表示。
對于體驗館未來的建設方向,白文強調,首先將在體驗館進一步融入本土化元素,立足諸如“秦藥”“長安醫學”“太白七藥”等本地資源的挖掘與創新。第二、加強體驗館“惠民化”傳播,在傳統節日、節氣組織面向市民的中醫藥文化活動。第三、搭建起一個全新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平臺,通過每季度定期開展形式各樣且群眾密切關心的中醫藥保健養生、疾病預防知識相關的培訓講座、學術交流會議等,讓中醫藥文化“更潮更遠”,真正實現傳承千年岐黃,助力中醫藥文化發展生生不息。
這場跨越地域的思想碰撞,將創新的火種傳遞到了全國各地,參會代表帶著在交流會上汲取的靈感與經驗踏上歸程,越來越多的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將打破傳統展陳模式,以科技賦能、以體驗破圈,以更貼近生活、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在祖國各地。(本報記者 王澤燁)
版權聲明:
本網站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都已注明文章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網站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不用于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并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我們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聯系郵箱:mzzccm@qq.com